中国海军潜艇AIP技师肖海生:潜航十余万海里的

  宁波12月12日电 题:中国海军潜艇AIP技师肖海生:潜航十余万海里的三重“身份”

  记者 李纯

  “‘AIP’就是不依靠空气推进装置,让潜艇能够长时间水下待机。”在肖海生看来,安静、隐秘是海军潜艇的战斗力所在,AIP系统则让“水下蓝鲸”的航迹更为出其不意。“就像在你脚边上走路,你都不知道。”

  入伍22年,这位被称作“中国潜艇AIP第一人”的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二级军士长,以三重“身份”在大洋深处累计潜航了十几万海里。

中国海军潜艇AIP技师肖海生:潜航十余万海里的
肖海生检查管路。 韩林 摄

  1995年,瑞典“哥特兰”级潜艇让AIP系统首次进入公众视野,标志着世界潜艇发展史上一大技术突破。多年前,中国首艘国产AIP潜艇列装肖海生所在的某潜艇支队。当时已是轮机长的他主动报名参加艇员队,与支队其他9名战士一同成为首批接触AIP系统的中国海军官兵。

  “AIP专业我只听说过,没见过实物,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。”教员在第一节课上的话却让肖海生有些发懵。没有“标准”教材,课上常常出现“断片”,连续几次的课堂讨论都没有结果……对这群中国海军潜艇AIP系统的“探路者”而言,最初的步伐总是迈得磕磕绊绊。

  “没有任何参照可以遵循,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,所有的东西都是靠我们那一批人慢慢摸索,边使用边总结,不停地改、不停地试。”回忆初学AIP系统时的艰难,肖海生如是说。

中国海军潜艇AIP技师肖海生:潜航十余万海里的
肖海生认真维修数根电缆中的一根,面对数万条头发丝大小的精密线头,他心手合一、高度专注。 韩林 摄

  穿行于狭窄的潜艇内,同样是浑浊的空气,AIP舱段却带有细微的电气焦糊味。几座电箱间便是肖海生的战位,他也曾蜷缩在机箱内0.3平方米的空隙里,连续数小时维修保养系统部件,保障潜艇的行动力。

  AIP技术“实践家”是肖海生的第二重身份。谈起某次极限深潜测试,他至今还记得潜艇外壳在深海水压下发出的声响,“像是用榔头在心口敲了一下”。在这次测试中,他与战友们顺利完成AIP系统在最大下潜深度的工作实验。

  危险却也常伴潜艇兵左右。一次潜艇水下实验,舱室内突然传出的漏气声引起了肖海生的注意。他快速穿好防护装具,打开通往舱段下层的门板,一阵寒气直扑面门。浑浊的空间内,能见度不足半米。肖海生迅速辨别泄漏点,关闭了该条管路的阀门。

中国海军潜艇AIP技师肖海生:潜航十余万海里的
肖海生在检修装备。 练伟 摄

  “姜还是老的辣。”副机电长翟彬斌也在该舱室中,他回忆说,是肖海生首先发现管路泄漏。当指挥舱还在询问情况时,肖海生已经完成应急处理,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。“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积累下来的能力,我对他一直非常佩服。”

  肖海生说,当时他的头脑中没有应急方案,也不用进行分析,只凭声音就判断出泄漏位置,像条件反射一样“很自然地伸手去关阀门”。如此临危而游刃有余的表现,背后是他对AIP系统不一般的熟悉。“就像你在家里,晚上不开灯去卫生间,也不会磕碰到桌椅。”

中国海军潜艇AIP技师肖海生:潜航十余万海里的
潜艇破浪穿行。 练伟 摄

  这种“很自然的状态”也是肖海生对“徒弟”们的要求。近年来,他带出了数十位AIP专业骨干,还被海军潜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,并先后编写使用手册、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等规范资料,助力培养中国海军潜艇AIP专业的人才方阵。

  同为AIP技师的谢继乐认为,“建章立制”是肖海生对所在支队乃至中国海军的最大贡献。在其总结传授工作经验、制定操作考核流程的基础上,中国海军潜艇AIP专业逐渐开枝散叶。懂操作、会教学,这位大国“兵匠”可谓中国海军潜艇AIP技术的“传承人”。

中国海军潜艇AIP技师肖海生:潜航十余万海里的
潜艇破浪穿行。 练伟 摄

  在该支队某潜艇艇长叶晋看来,肖海生在用超前的目光看待新技术发展对战术的影响,他对新装备运用的探索、实践与传承,加速中国海军AIP潜艇的战斗力生成,也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。“看上去很普通,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中的极致,这样的人才是能打仗的人。”

  “探路者”“实践家”“传承人”,重叠交替的三重“身份”伴随肖海生度过潜航十几万海里的寂寞,始终不变的是他对“兵匠精神”的那份执着。(完)

相关推荐
新闻聚焦
猜你喜欢
热门推荐
返回列表
 
Ctrl+D 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,全面了解最新资讯,方便快捷。